浏览数量: 1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8-05 来源: 本站
多晶硅是以工业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按照纯度不同可以分为电子级多晶硅和光伏级多晶硅。
多晶硅外观呈灰色金属光泽,熔点约为1410℃,常温下不活泼,熔融状态下较为活泼。多晶硅具有半导体性质,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但微量的杂质即可大大影响其导电性。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0年全球多晶硅消费量54.3万吨。而多晶硅在光伏领域的消费量51.3万吨,占比94%。因此,光伏产业景气度是影响多晶硅需求的主要因素。整体而言,多晶硅是工业硅的下游产业,但同时也处在光伏及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
工业多晶硅杂质含量要求严格,行业具有高资金投入以及高技术壁垒特征。由于多晶硅纯度会严重影响到单晶硅拉制环节,因此纯度要求极为严格,多晶硅纯度最低为99.9999%,最高则无限接近于100%。此外,国家标准对杂质含量提出明确要求,并以此将多晶硅分为Ⅰ、Ⅱ、Ⅲ级,其中硼、磷、氧、碳元素含量是重要参照指标。
根据硅料掺入杂质及导电类型的不同,可分为P型、N型。当硅中掺杂以受主杂质元素,如硼、铝、镓等为主时,以空穴导电为主,为P型。当硅中掺杂以施主杂质元素,如磷、砷、锑等为主时,以电子导电为主,为N型。
一、多晶硅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
2015年之后,随着全球各大经济体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的二次繁荣也使得全球多晶硅的需求与产量同步增加,且新增产能逐渐向我国聚集。
光伏行业主要使用太阳能级多晶硅,光伏产业链大体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装机。
二、多晶硅位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
半导体行业使用电子级多晶硅,半导体产业链大体为多晶硅-单晶硅片-硅晶圆片-芯片。
相比多晶硅,单晶硅由晶体取向相同的晶粒组成,因此具有更为优越的导电性与转换效率。单晶硅棒可选择切割加工为单晶硅片、电池,进而成为光伏组件的关键部分,应用于光伏领域。
除此之外,单晶硅片还可通过反复的打磨、抛光、外延、清洗等工艺形成硅晶圆片,作为半导体电子器件的衬底材料。
三、中国占据多晶硅生产主导地位
近年来,全球多晶硅产量逐年增加,且逐渐向我国聚集。2017-2021年,全球多晶硅年产量从43.2万吨一路上涨至63.1万吨,其中2021年增长最快,增速达21.11%。期间全球多晶硅生产逐渐向我国集中,我国多晶硅产量占比从2017年的56.02%上升到2021年的80.03%。对比2010年与2021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前十名企业,可以发现其中中国企业数量由4家上升到了8家,部分美国、韩国企业产能占比大幅下降,掉出了前十名的队伍。
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多晶硅产能持续增长。2012-2021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从16万吨增至56万吨,中国多晶硅产量从8.4万吨增至48.7万吨、产量复合增速19%,中国产量全球占比从35%增至78%,海外多晶硅产量则呈现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多晶硅净进口量10.38万吨,表观消费量59.08万吨、同比增长20%。
四、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量迅速增长
按纯度要求及用途不同,可以将多晶硅分为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而电子级多晶硅作为芯片等生产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产业。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纯度为6~8N,即要求杂质总含量低于10-6,多晶硅的纯度需达到99.9999%以上。而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要求更为严格,最低为9N,目前最高可达12N。电子级多晶硅生产难度较大,国内掌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企业较少,仍较为依赖进口。目前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远大于电子级多晶硅,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4倍。
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重视程度提高,全球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183GW、同比增长38%,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1%。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预计,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90-11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70-330GW。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将带动多晶硅需求,进而带动对工业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