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29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7-13 来源: 本站
导电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通信、印刷、包装等领域。目前导电粉体主要以填料为主要应用形式,使基体材料具有导电性、抗静电、屏蔽电磁波等功能。
一、导电粉体特性
导电粉体的特性见下表
二、导电材料分类及应用
导电材料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碳系、金属系、金属氧化物系、结构高分子系以及复合型等五类;
根据导电材料功能不同,又可分为防静电材料、导电材料、电极材料、发热体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
1、碳系导电材料
碳系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炭黑、石墨、碳纤维等,具有导电性好、着色力强、化学稳定性高、密度小、价格低廉等特点,以其制备的导电油墨、导电胶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等领域。
碳系导电材料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分散稳定性差、颜色深,因此,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碳纳米管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已被探索作为新型的碳系导电材料使用。
2、金属系导电材料
金属系导电材料主要包括银系、铜系、镍系等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颜色相对较浅,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其中,以银系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最佳,抗氧化能力最强,但价格高昂,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银离子迁移造成短路;
镍和铜价格较金属银便宜很多,但这两种材料制备成粉体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电阻的急剧上升,影响导电性能,用有机磷化合物、偶联剂、杂环类化合物或羰基化技术等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相对较高的使用成本,并且限制其在应用领域。
3、金属氧化物系导电材料
金属氧化物系导电材料以其熔点高、抗氧化能力强、价格适中等优点,受到下游应用企业的喜爱。
目前比较常见的导电金属氧化物有掺锑二氧化锡(ATO)、掺铝氧化锌(ZAO)、掺铟氧化锡(ITO)。
a 掺锑二氧化锡(ATO)
掺杂了锑的二氧化锡(简称ATO)的导电性明显提高,且具有颜色浅、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一定的锑掺杂量范围内,掺锑量越多,导电性能越好,但粉体颜色越深。目前,现有技术采用的是用少量锑均匀地掺杂于二氧化锡的粉体中,能够克服了粉体颜色深的问题,同时保证导电性能。
b 掺铝氧化锌(ZAO)
掺铝氧化锌(ZAO)是氧化锌与氧化铝形成的置换型固溶体。掺铝氧化锌(ZAO)不仅紫外线吸收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而且具有颜色浅、可见光透过率高、导电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以广泛应用在抗静电涂料、橡胶和塑料等领域,有取代导电性好但价格昂贵的ITO材料的趋势。
c 掺铟氧化锡(ITO)
掺铟氧化锡(ITO)具有低电阻率、高可见光透射率等性能优势。掺铟氧化锡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平板显示器、传感器、气敏元件之中。
4、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又称为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质轻、环境稳定性好、结构可设计、电导率可调、可弥补金属填料的缺陷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抗静电、电磁屏蔽或吸收电磁波以及电致发光、光致变色和能发生非线性光学效应等不同特征。
在诸多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在导电、防腐、电磁干扰屏蔽、芯片制造、微电子、液晶显示器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5、复合型导电材料
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对于具有导电功能的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复合导电材料是采用导电材料与成型材料填充复合而成的一类新型导电材料。